問 : 
請弄清楚究竟問道者及慕道於彌撒中參畢為他們相關的禮儀部份後,需不需要被遣散? 有說應該,有說不應該的。不知神父你自己的做法是怎樣的呢?
【 問題來自 】 Australia 澳洲

程明聰神父答 : 

我想你是想問:慕道者在神父講道後,該否被遣散?

這個問題,不是那麼簡單,要先需要說說歷史。

梵二改革之一,是要更新成人慕道,並將入門聖事回復它原有的完整及美麗。大會教父決定以五世紀的慕道為藍圖,重新編定了今天的慕道程序:如探索期,慕道期,四旬期的最後準備期及領洗後的釋奧期,及重新將洗禮,堅振和初領聖體在復活前夕合一舉行,若按整個計劃的指示進行,的確是一個身心靈整體改革的經歷。

新的慕道程序也採用了五世紀的另一個習慣,就是不同的人,因他們能否參與不同的禮儀步份,而劃清他們能在教堂的哪裏。教堂分為外廳(即教堂以外,圍牆以內),環廊(外門以內,內門以外)及至聖所(即今天教堂內慶祝彌撒的地方)。

在彌撒聖祭中,除神父外,教友參與很重要的部份。特別從信經起,只有領了洗的教友才能參與,因為,他們是在執行藉洗禮才能得來的司祭,先知和君王之職:信經是重申洗禮並以先知職宣告信仰;信友禱文是以司祭職代世人向天父懇求;奉獻禮品是以司祭及君王職將一週的服務及生活奉獻於祭台上;感恩經是聯同神父一同進入基督唯一的奉獻中;領主禮更是只有教徒才能進入,與主深深結合的時間;最後派遣禮就是以基督奧體的身份再被派入世界行使基督司祭,先知,君王之職。

所以,在早期教會,只有教友才能進入至聖所。若犯了大罪者,不時要多年守補贖時,只能站在環廊中聽禮儀,求入聖所的人為他們祈禱。慕道者可在聖道禮入聖所,但講道後就只能留在環廊。非教友的,就只能留在外堂聽。

在新的慕道程序編排時,大會教父認為慕道者的確未能參與講道後,聖祭禮儀中的職務,因此,在指引中說慕道者該被遣散,去慕道班繼續探討剛聽到的福音和道理,及其他學習和準備。但在不同的慕道禮儀中,在這一處又說明了「若慕道者被遣散」就該怎樣,說明了神父是有權決定遣散不遣散的。

在我自己來說,我實在認為除非慕道班真的是在講道後舉行,用早期教會的理由去說因為他們不能執行信友的職務,而需要在講道後離場,是不再行的,也不大合理的了。原因是,今天我們不再拒絕非教友進入聖堂參與彌撒,而不少慕道者,之前已不知多久參與了很多彌撒才決定慕道。哪我們怎能當他們現在決定慕道了,又再說他們不能參與後半部的聖祭禮儀呢?難道慕道者連非教友都不如嗎,不能有機會經歷聖祭禮儀的震憾和無比恩寵嗎?

事實上,無數的非教友,不是曾經歷朝拜聖體時,被耶穌感動而尋找信仰嗎?不單只,不知多少別教派的基督徒,牧師及主教,回教徒,猶太教徒等等,不是都因為經歷到聖體的真實,而最終毅然加入天主教嗎?而彌撒聖祭的聖祭禮儀,正是耶穌真實聖體臨現最重要最偉大的時刻,是有無比威力戰勝人心的時刻!所以我自己是絕不願叫一個想參與彌撒的人在這最最重要時刻前離去的,因為實在在此生,沒有另一件事比進入聖祭禮儀更值得做,更有價值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