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 
聖體變質說與臨在說的差別在哪裡?
【 問題來自 】 Hong Kong 香港

程明聰神父答 : 

不好意思,我不熟悉中文的神學用語,所以不全肯定你用的這兩個學名是指哪個理論。以下是以我的推測而作的回應,若不正確,請明示。

「變質說」,我想是指 “transubstantiation”,因為名稱上是說本質改變,即 “substance”(質)的 “trans”-formation(變)。這是天主教的正宗理論,說明在彌撒成聖禮品時,餅酒的外貌雖然沒變,它們的本質卻完全變成了主耶穌的光榮體血。這是源於耶穌在最後晚餐時,清楚說明「這是我的身體」,「這一杯是我的血」,而不是「這餅亦是我的身體」或「這餅代表我的身體」。耶穌是天主,祂在創世時說「有光」就有光,自然祂說「是我的身體」,就全然是祂的身體了,不再是餅酒了。

而「臨在說」呢?這我就真的不肯定你指的是甚麼了,在網上也找不到這用詞的定義。我只能猜想是指基督只是「臨在」於餅酒中,而不是餅酒本身亦完全地客觀地改變成耶穌體血的現實。這類走偏其實在中世紀前已有,但特別在新教中重現。馬丁路德提倡 consubstantiation(共質),因為他不能接受仍看似餅的聖體不再是餅,就推論就如天主可以三位一體,那麼餅與基督兩種截然不同的「質」也可「共」存於聖體了。加爾文不接受基督可持續留於聖體,所以說基督藉領聖餅而進入教友,餅沒有客觀改變。但以上及類同的論說,就如我已指出,並不符合耶穌清楚聲明的,這的確是我的身體,我的血。在此可說,自稱「唯獨聖經者」,違反聖經。

但當然,「臨在說」亦可只是指基督臨在於聖體,可能是一種很籠統的說法亦不然。這乃是近代不少神學家的態度:為能與不同派別共融溝通,放下神學的語言,重視於聖體為我們象徵着耶穌的真實臨在;即是說:重視於這是耶穌,輕於這怎樣是耶穌。這自然為共融祈禱有用,但卻不能盡表達聖體的奧蹟。

但就如我已說過,我只是猜想「臨在說」是甚麼回事,希望以上能幫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