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 
東正教,天主教,基督教有哪些不同?
【 問題來自 】 Canada 加拿大

程明聰神父答 : 

這些問題,都不能三言兩語能盡說,當中涉及很多歷史,文化,政治和神學的背景,真是要瞭解,怕且讀幾個博士學位都不夠。

以下是一些簡單粗略的分別。

東正教是在1054年分裂的。那時基督徒禮儀主要分為由羅馬為首的西方拉丁禮(因為只用拉丁文),和其餘在東方的十多個總教區,主要禮儀用希臘文,但也有很多其他各自地區的語言,如 Syrian, Armenian, Coptic, Slavonic 等等。這種東西之分,並不是來自教會,而是因為羅馬帝國分了東和西:西羅馬帝國以羅馬為首都,自六世紀中宣告覆沒;東羅馬帝國定都軍士坦丁堡,到十五世紀才被土耳其征服。可見自六世紀,因為西帝國的滅亡,東西的溝通其實很受限制。又因語言的分別,禮儀和神學上的語言亦各自發展。這些種種亦使羅馬教宗與東方各主教的關係多年來缺乏實際的聯繫和共識。到了十一世紀,就成為了多次雙方誤解的原因。1054年的正式分裂,其實一般平教友並不知道,但到了再後期十三世紀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進不了聖地時,竟然以為東正教是敵人,攻下了軍士坦丁堡,屠殺搶掠,把大批的聖物運走。自此,東西教會的分岐就難以修補。

但即使是如此,在那時期,藉着聖若沙法的努力,竟令東方各禮儀的部份主教和教友回歸羅馬教宗,做成了今天的廿多個天主教東方禮,如 Melkite, Armenian Catholic, Romanian Catholic, Ukrainian Catholic 等等。他們與東正教的禮儀是一模一樣的,但卻是與拉丁禮天主教完全共融的。

東正教與天主教並不認為彼此是異端,兩者只是分裂,即是說,分岐之處,並不是嚴重到違反教理,而是各有各理解的傳統。

以下我分別列出導致分岐的區別,和只是有異的傳統:

分岐之處

– 尼西亞信經,即我們每主日唸的信經,是當時主要在東方的主教,經過兩世紀來多次與異端爭鬥,殉道了不少人,才在五世紀成立的信仰總綱。原文論及聖神,是說「由聖父所發」。但到了西方,羅馬教會不知怎地,沒有與東方商討,就將之改成「由聖父聖子所共發」。這更改東方教會很不容易原諒羅馬,即使在近代雙方代表算是同意兩種說法都可接納,但為普遍的東正教教友和神長,這仍然是分裂的導火線。
– 教宗:東正教不認為教宗比其他主教的地位高,即是說,其他主教不必服從教宗。他們承認教宗只是眾主教的大哥哥,有在靈性上的領導位置,卻不該在管治上有凌駕其他主教的權柄,如選主教。這一點是重要的分裂之二。
– mediation vs emanation:這個中文我可不懂譯了。西方神學,到了中世紀,经院哲學(scholasticism)已成為了核心,其中教導所有在世經歷的神慰,都只是透過媒介所領受的,不能直領,也因此不等同於來世的真福直觀;即使是經歷神視,也是間接的,並不如直觀。東方神學卻沒有這個強調,他們認為是與直觀同類,只是不同程度之分。這個區別相信沒有多人知道,聽了亦沒有多人明白,但當年卻因此發生了一場大風波,成為了神學上至今仍未能解決的分岐。

以上的主要都是內在的分岐,但卻成了分裂的原因。以下的分別並不導成分裂,只是不同傳統的表達而已。這些分別,天主教的東方禮與東正教無異:

– 禮儀:直至梵二大會,天主教禮儀只用拉丁文,禮儀偏向簡單,順序,精短,我們相聚聽聖言,領聖體,就要立即被派遣再福傳。我們以為主日彌撒一小時很長,卻其實由早期教會至今,屬於最短的禮儀。東方禮卻着重奧秘,主日禮儀通常三小時,感恩經並不着重順序的描述,而是較多不斷重覆對奧秘的讚頌,語言主要用希臘文,但也有用許多其他語言。舉一個例子,在加拿大的烏克蘭東正教,禮儀中會用 Slavonic, modern Ukrainian, Greek, English,感恩經中可能以聖神覆手發生於成聖體之後。還有,東正教禮儀是完全唱的,神父並不讀,若不會唱歌,怕且不能做神父。我去過天主教的Melkite禮,即天主教希臘禮,主日禮儀三小時,有用希臘,拉丁,阿拉美,英語和法語。
– 東正教和東方禮聖堂不用立體聖像,但卻用很多很多的聖像畫。這傳統很有深奧,不能在此詳述。
– 他們不用「彌撒」,但說「神聖禮儀」。
– 他們的祭台前放着能移動的聖像畫,在神聖禮儀中的感恩禮時,聖像畫時開時關,象徵我們疑似但又未完全進入在祭台上舉行着天堂的羔羊祭獻。
– 他們的聖事與天主教的聖事是一樣的,只是在禮儀上和用語上有不同。不過,他們是沒有個別的領堅振和初領聖體的,不論嬰兒或成人,領洗時就立刻領堅振和初領聖體,所以小朋友也可以領聖體。他們的聖體跟我們也不同。我們只能用無酵餅,他們卻只能用發了酵的麵餅,並且是浸在聖血中,領聖體時神父以一隻特制的金勺將聖血和一些浸着的聖體一并倒進教友口中的。
– 東正教也不接受離婚,但以憐憫的原因,容許教友在嚴格的過程後,進入一種「懺悔」的第二次婚姻,但若再失敗,就不能再婚了。這一點天主教東方禮是沒有的,而是與羅馬天主教一樣。
– 東正教和天主教東方禮,普遍來說,是容許已婚人仕做執事和神父的;但個別主教可修定。但一但晉鐸了,就不能結婚,即使是後來妻子死了,也不能再娶。他們的主教,自很早很早,就再沒有容許已婚神父接任。傳統上所有的主教都是由獨身的神父中選立的。

因為東正教不是異端,天主教是承認他們所有的聖事的。在某些情况下,如臨終,或當沒有天主教堂在附近時,天主教徒是可以領受東正教的聖事的,如果他們願意給。同樣,東正教徒亦可有效領取天主教的聖事的。

基督教與天主教分裂,始源於十六世紀頭的馬丁露德,他原是一個奧思定會的修仕。這段歷史我以前已提過,這裏不再寫了。

要說明基督教與天主教的分別很難,因為他們自己都四分五裂,每個教派各有不同,就連同一個教派中各個牧師都可以在教理上很不同。所以只能說大圍的分別。

以下所列的都入於異端。

– 唯獨聖經:基督教只接受聖經為唯一的教理傳授,他們不接受聖傳,亦因此不接受禮儀和其他聖經以外的文件。奇怪的是,他們卻接受聖三,很多都接受信經和頭七個大公會議。還有,唯獨聖經這教條在聖經沒有教,反而保祿在書信中寫明要我們接受教會的聖傳和書信。唯獨聖經因此只是馬丁露德的傳授,並不成立。

– 唯獨信德:基督教將保祿書信中的「因信成義」的「成義」,往往強調成為等同於得救,即是只要你信耶穌,你就已經得救了。但成義不是已經得救,而只是與天主此刻的關係被修補,要得救還要我以愛德的生活去證明我口中說的信,在我實際的選擇中產生改變。事實上,保祿在書信中每次提及因信成義,亦有立時強調愛德生活,說明要在敬畏和顫抖中成就得救。所以,唯獨信德違犯了唯獨聖經,亦是來自人為的誤解,導成錯誤的傳統。

– 不信成聖:他們認為成義不會改變人罪惡的內在,而只是耶穌以救恩在外面蓋着了如糞土的我們,我們仍是糞土。但天主教相信成聖的人,不單因完全依靠天主而能行善,而與此其中我們的靈魂甚至肉身亦真實地被聖化。這一信念,不是所有基督徒都相信,因為不少五旬節教派就反而相信天主教的教導。

– 不信聖事:他們認為因為聖經中沒有清楚說明,許多聖事都全屬人為,特別是:神品,病人臨終,告解,堅振,聖體。不少教派更不接受聖洗的必要。婚配只視作禮儀,並不接受耶穌在聖經中清楚對一夫一妻,不能瓦解的永恆性,所以基督教派不少都接受離婚和再婚,很多也接受同性婚姻。但奇怪,這些全都在聖經中清楚指明是罪惡,為何唯獨聖經的又會破例以人的習俗去改釋?相反,聖體聖事在若望六章和最後晚餐中說得那麼明顯,除了部份聖公會,他們卻一致不接受。所以他們沒有神父,沒有聖體,沒有告解,沒有彌撒。他們的牧師並不是神父,只是平教友。他們的禮拜並不是彌撒,只有聖言而沒有聖祭。他們的聖餐只是代表,並不是真正的耶穌基督的聖體聖血。

– 不信諸聖相通:他們因為保祿在對弟茂德說的一句話,耶穌是唯一的忠保,所以不接納對聖人的任何敬禮,包括聖母。他們接受與活人一同祈禱,但認為死人不是活人,而舊約嚴禁與死人聯絡,所以諸聖代禱是有違聖經。不過,自耶穌復活,關着的死人已入天堂,在天主前並不再是死人,而是活人。而耶穌自己也與梅瑟和厄理亞通話;瑪竇亦記載耶穌死後死去的活人都從墳墓中活過來。所以這理由也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