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 :
神父,請問每一個人在分享自己對信仰的看法或個人的經驗時,難道就不會出錯嗎?為什麼教會人士在聚會活動中會說每個人的分享都沒有對錯?那是他個人的看法還是教會的立場?為什麼教會在分享信仰的過程中不直接的把正確的教義內容傳講給願意認識信仰的人?讓他們有一個正確的觀念去經驗自己的生活以及對信仰的看法?感覺有時在聽他人分享自己的內容有點怪。很想知道神父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謝謝!
【 問題來自 】 Malaysia 馬來西亞
程明聰神父答 :
要弄清楚幾件事。
在分享會中所謂沒分對錯,不是指客觀的事實,而是指主觀的經歷。如我說某次祈禱時內心見到光,感覺到天主的溫暖,這不是客觀的聲明,但別人不可以對我說是假的,因為我的確經歷了一些為我很重要的東西,而主觀的真實經歷是不能否定的。
你所提及的,是客觀的教導或培育,是當然有它很重要的地位的。客觀的培育讓我們有正確的知識,使我們主觀的信仰經歷能變得純正,更正確、更深的能認知及愛天主。
但主觀的分享也很重要,因為我們的信仰不是知識的信仰,而是經驗後見證的信仰。沒有經驗天主醫治我們的愛,單憑知識是很空洞的,很虛浮的,很容易走偏的。而若我們有所經驗,卻欠缺見證給別人的習慣,那麼這經驗是未成熟的,因為只有勇敢地見證出來時,我們才知道這經驗不是單單給我自己的,而更是為別人的,讓人聽到天主怎樣改變了我而得信。再說,很多時要到我們說出來,才知道自己其實有多信,有多不信。
有人曾說過,每個信徒都是第五本福音,是世界上大部份人唯一會有機會體驗的福音,亦是最有力的福音,因為聖經的字是死的,但我們的生活是活的,是真的。我們可以說很美的道理,但很多人聽後仍可質疑及反駁。但我們真真被天主徹底改變的見證,人就不能否定,至少我這見證是被天主說服了。
當然,教友分享的質素,有高有低,所以我們就該多學習及練習,互相提升我們見證的質素。當中若有說教的成份,或乘機發表一些個人有所走偏的言論,或任何指東指西的,等等各樣偏離了分享見證的目標的,都該學習留心和改善。其中一個我常用的鼓勵是,多用「我覺得」,而不要用「他們」,「你們」及「我們」去表達。當然,還有許多這方面的指引,不能在此詳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