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寵」(Gratia)一字解「免費的禮物」,是指天主無條件,白白賜給我們祂自己神聖生命的禮物。
天主愛世人,就是因為祂先以愛創造了我們,為着要我們能永遠與祂在天堂共享祂神聖的生命。這生命是我們每人內心最渴求的完全滿足和真正的自由——能真正的被愛和真正的愛別人。
嚴格來說,恩寵不分我們是誰,是教友或不是教友,天主都不斷以恩寵來協助我們。
當然,在我們與祂關係的不同階段,恩寵自然就有不同功效。如在未曾與天主建立關係,或因犯大罪而喪失了關係,天主的恩寵就會以良知的指責與勸告,或以旁人與大自然的美麗,甚或是藉着祂不可思議的種種方法,吸引我們皈依;對天主已有建立關係的人,這恩寵就會不斷的聖化、鼓勵、賦予力量,讓我們能有信心與天主合作,並回應祂的召叫,勇敢福傳。
為甚麼新教和天主教看教會和恩寵會那麼不同?
那是因為基督新教在十六世紀開始時,始源於對教會領導的不信任,很快就伸延到對任何聖經中沒有說明的教導的不信任。他們對當時神長的反對,是可以瞭解的,但對千多年來教會對聖經和聖傳積聚的瞭解和教導都否定,那是不明智的。
因為這樣,他們就失去了很多正確的瞭解,重新解釋教理時,很多時又因為要故意反對天主教而可能過度強調某些聖經,而又忽略了其他也是重要的,因而漸漸地在某些方面就偏差了。
當然,天主教也有在那時期有意無意的強調反對新教的思想而有所偏側,就如強調禮儀、聖事和克己,而忽略了團體生活和個人的表達。
基督新教說恩寵並不能真實地聖化我們靈魂的本質,這是因為他們強調保祿所說的肉性和靈魂有不同的法律,但他們卻忽略了保祿也有說聖神能領我們由一度的光榮進入另一度的光榮。
他們否定了神品聖事,認為人不能代表基督的權力,但這事卻清清楚楚的在耶穌只與宗徒們一起的時候交給了他們,並說明了寬恕的權柄。而早期教會也有清晰的結構,雖沒有今天的全面,但也清楚地有主教、神父和執事。這事發生時若望還未死。若果這並不是耶穌的意願,若望不會不在書信中說明。而事實上,那時的聖人對這事,對教會整體的結構,不但沒有反對,也不是默默接受或觀望,而是大力的推動和鼓勵。當中的佼佼者就是 Bishop St. Ignatius of Antioch。他是若望的門徒,在二世紀早期殉教的。還有 St. Polycarp, St. Irenaeus, Pope St. Clement 和 St. Justin Martyr 等等。可算是鐵證如山。
以上回答我承認是有所欠缺的,但實在不想在這裏長篇大論的說神學,所以在好幾論點上只輕描淡寫。若讀者認為不足夠,請個別再問,或更好的,試試自己去做一點搜尋,網上有不少好資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