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哲學,的確是可以推論出天主的,因為已有人做過。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就曾準確地從形上學推論出,萬物背後必須有一個並只有一個全能的創造主,祂是無形無體的,卻是全能的,支配一切的,而這個創造主必然是至善至美的,而我們必須欽崇祂,並該每星期給一天去朝拜祂。這基本上就是十誡的頭三誡。而這哲學家,又在倫理學上,清楚的說出了餘下的七誡。
所以,哲學是可以推論出天主的。其實,智慧書及羅馬書均說:受造物清楚說出創造者的偉大。
但哲學卻不能讓我們有信德。讓我打個比喻。
若果信德是在水中游樂,那麼理智就是幫助人能夠來到沙灘。你可能從未見過水,或只是見過小溪小湖,或從未游泳過,你對在海中游樂很難相信。哲學,理性,可以為你消去一些誤解,讓你能至少走到海邊,看看別人玩得多開心。
但是,要經歷海中游泳的樂趣,就沒有人能替你做。只有你自己願意跨越,走進海中,才可知道。
信仰也是一樣。道理可以除去不少障礙,但能否去信,就必須我自己願意投入。與上不同的,就是天主的恩賜。因為信仰除了是我願意之外,更本身是天主的恩賜,在我們內心召喚及啟發,就是我們之所以可以願意,本身也是這份祝福。
所以,福音裏有人說:主,我信,扶助我的不信!
所以,雖然人的確可以由理性步入信德,但理性本身始終有限制,因為,一, 人其實並不是那麼理性的,而是很容易偏差的;二,更重要的,就是信仰不是理性分析,不是知識,而是與活着的天主真實的關係。我們不是用腦去愛的,而更要用心去愛,去進入,去降服,去被擁抱,去互相完全交出。
這經歷,是說不清的,就如在海中樂,怎能說清給一個在岸上未嘗過的人?或怎能解釋愛給一個未墮入過愛河的人?
哲學可帶你來到海邊,你見到別人的快樂,信仰就是,你決定投入去這個未知之中,相信遇到的天主,的確如祂所說,如別人所見證的,是愛你的而不是害你的,是一直在你身旁,白白無條件切望救助你的,有永恆生命等着你的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