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問題非常廣泛,我趁機多解釋一些聖經的基本。
聖經其實並不是「一」本書,而是七十三本書串成的一個書組——舊約有四十六本書,新約有二十七本。新約的書籍分為福音、宗徒大事錄、書信和默示錄。舊約類別有梅瑟五書、歷史書類、智慧書類、先知書類和聖詠。
要瞭解舊約,我們可先要瞭解兩點:
一.聖經的宗旨並不是記載歷史,至少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歷史,也不是要準確記錄某時某地如何發生甚麼甚麼。聖經的宗旨是要記錄天主與人由創世到新約的關係,和祂救贖我們福音的訊息。所以寫聖經的人不必有科學或歷史的精確,只要所採用的文體和描繪,能表達到天主的訊息就行。
二.聖經中不同的書,甚至同一本書不同的部份,可能會用不同的文體;寫歷史的方法自然會同寫歌詠或先知語不同。
以下是一些粗略的分類:(我把梅瑟五書放在最後,因為這個是最複雜的。)
1) 歷史書
即若蘇厄書、民長紀、盧德傳,撒慕爾紀(上下)、列王紀(上下)、編年紀(上下)、厄斯德拉(上下)、多俾亞傳、友弟德傳、艾斯德爾傳和瑪加伯(上下)。
這些書籍都被視為歷史書,即是以記載歷史的方法而記錄。事蹟的真確性可視乎記載者的角度。如列王紀和編年紀,有很多部份都是記載同時期的事蹟,但卻有些少出入,主要是因為編年紀是由猶大國的角度寫成的。
比較有爭議性的是友弟德傳和艾斯德爾傳,因為當中的記載不能在其他歷史記載中印證,特別是友弟德傳中所記載的某些歷史事件或時間與事實不相乎。當然,這並不代表當中完全沒有歷史根據。但最重要的是這兩本書的中心意義並不是歷史的真確性,而是故事中教導我們天主的忠信和對祂子民的憐愛。
2) 智慧書
即約伯傳、箴言、訓道篇、雅歌、智慧篇和德訓篇。
這些書籍的重點是從哲理和神學的角度去表達信仰,以故事、比喻、 箴言和詩詞文體為主。
有很多人因此認為約伯傳不是真實故事,因為誰會活到二百歲?但第一,聖經很多時用數字去喻意其他的意思,如約伯活多了一百四十歲,一百四十就代表了非常豐足的意思;即使他並沒有活那麼久,故事的重點並不在那,而是在表達天主給他的恩寵。而誰又能說天主不能真的使約伯活上二百年呢?
至於其他的智慧文體,多以詩詞或比喻為主,自然也不用我多說,必須要以看詩詞的態度去瞭解,才能細嘗背後的真理。
3) 歌詠
即聖詠集,但也有不少其他書,如出谷紀和列王記中也有聖詠的記載。
聖詠集普遍都被列入智慧書類中,我在這裏將之分開,因為我認為聖詠集值得我們的個別考慮。
它是猶太人的禮儀歌集,但更加是信徒心中的聲音,常將聖經中隱藏的道理,用直接清晰的方法表達出來。當中有祈求、讚美、呼求、哀禱,有表達人性的喜怒哀樂,有預言救主的種種事蹟。
這書當然不算是歷史書,但當中的真理,人與天主交往的種種心情,實是表露無遺,是一本寶書。
要明白聖詠,我們首先要坦白地表達對天主的心情,那就很容易會在某聖詠中找到共鳴。這書是心與心的交談,心不開,自然看不明。
4) 先知書
即由依撒意亞至瑪拉基亞十八本先知書。
先知書的重點是先知記錄下來的預言。這些預言大部份都是給當時的國王,大司祭或不同的領袖的,所以不少內容都有濃厚的歷史背景,也可提供歷史記載中缺乏的一面,如人與人的關連,因果的關連等等。不過,往往我們讀先知書,不是去找歷史,而是去找天主在歷史中的引導和對人的帶領和關懷。事實上,看先知書其中最困難的,就是若果對當時的歷史不瞭解,是很難明白當中的內容,因為許多預言中隱喻或映射的人與事,都很少清楚說明。
在末期的先知書中,如厄則克爾、達尼爾、匝加利亞等等,又增添了不少默示文體。這類文體利用很多的圖像和神視,以象徵式手法去描繪天主的訊息。如厄則克爾見到天使要殺掉在耶路撒冷中拜偶像的人,這類文體並不是指具體的將來會這樣發生這件事,而是以象徵式的手法,表示更深層的事實,和天主將來的計劃。如上述厄則克爾的例子,是指明那時人背棄天主到了甚麼程度,而實在大禍臨頭了。所以雖然不是歷史,卻也絕對不是比喻,因為所指出的,在象徵中隱藏的事實,是真的以其他方法在發生或將要發生。
5) 梅瑟五書
即創世紀、出谷紀、肋未紀、戶籍紀和申命紀。它們被稱為梅瑟五書,因為有很多人認為,它們都是在梅瑟時代,由梅瑟記載下來的。自然,出谷紀至申命紀是記載梅瑟時代的事,但他們相信創世紀是天主透過默感讓梅瑟記錄下來的。
要瞭解出谷紀至申命紀是包含歷史真確性並不困難,所以在此不逐一陳述。最多人有問題的就是創世紀。
天主教教理說明,由創世紀第十二章起,即由亞巴郎的被召開始,創世紀中的事蹟應要以歷史記載來看待。
至於第一至十一章,即記載着六天創世,和最早期因為罪而帶來的分裂和破壞,教理並沒有說完全沒有歷史性,只是說我們不要停留在故事的細節裏,而要比重於故事背後的隱喻:就是天主創造萬物是好的,但人濫用自由,因着罪卻帶來了破壞,但天主仍一再救拔,最後與諾厄立約。
特別是一至三章,主旨並不是科學的真確,所以不應以科學的角度去讀,而要以背後的含意去瞭解。否則,便會矛盾重重,如為甚麼沒有恐龍,怎麼地球和宇宙的年數與科學計算不同,怎樣六天創造,或怎樣能先有光才有太陽?
但如果我們以詩詞的角度,去想像由大爆炸開始,可能看到跨越億萬年的改變,就會發覺,六天創造的次序多麼與事實相乎:先是光、星體、地球、在雲層下形成地與水、大氣層成形才看到太陽和月亮、植物、魚類、鳥類、陸地生物、人。
但不該是六天嗎?當天主說第一天時,還沒有太陽,那就很明顯祂不是說二十四小時了。所以如果一天不是二十四小時,而是象徵一段時段,那麼,真確的意思,應該不是單單在字面上的科學性或歷史性,而是該在背後的真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