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的出入點有兩個:「孩子們」跟「魚」。 「孩子們」,原文是paidion,意小孩們,但不必真是指小孩,而可用在長輩對後輩有禮貌的稱呼。NJB用「朋友們」,是取意思不取字面,明白耶穌是有禮稱呼,而他們又不是小孩。 「魚」還是「食物」:原文是prosphagion,一個其他語言很少有的字,解作跟餅一同吃的食物,通常是魚或肉。但既然他們正在船上打魚,耶穌這裏的意思當然是指魚了。但NJB選擇如原文較不清淅的說法,就說「你們有否打到甚麼」。也有其他翻譯用「食物」或「可吃的」。 從上可見,翻譯真不容易。說要直譯好的,很快會發現不少字根本不得譯,或直譯了也沒人明。說取義去譯好的,又很快會發現文章雖通順但卻失去了不少原文的用字和意思。 但在這一章節,中心意思在兩個版本都是一致的。

Read More →

若望福音第一章,說完了耶穌已在世界上後,又在1:18加上這句:「從來沒有人見過天主,只有那『常』在父懷裡的獨生者,身為天主的,他給我們詳述了。」(

Read More →

傳統上,三王是代表以後所有的外邦人。外邦人在猶太人中是不能得救的,他們要先變成猶太人,才有份得救。但耶穌出生後,被召叫來朝拜祂的,卻是牧羊人和外邦人,而同樣見到那星的猶太人,卻一個都沒有來。這是預示了基督的道理,將被很多先被召叫的猶太人所拒絕,而會對外邦人大開門戶,外邦人也會大批大批的,喜樂地領受。

Read More →

閱讀聖經時,我們不是讀一本死的書,有關過去的事。我們其實是在讀一本活的書,因為當中的事蹟是天主啟示的,而天主今天仍活着,並繼續藉着已經發生的事,今天以新的啟示來對我們說話。換句話說,讀聖經時,我們可以說雖然有某些見解,但卻不能說只可以有某些見解,因為天主藉一段聖經,能對不同的人作出不同新的啟示。所以,我以下的解釋,只是片面,你繼續默想,可能有別的領悟。

Read More →